三七和白茅根,麥冬白芽根白芍三七五味子中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發(fā)布時間:2022-07-18 04:10
編輯:網(wǎng)絡
點擊:398
麥冬白芽根白芍三七五味子中藥可以一起服用嗎可以。加些藕節(jié)。側柏葉。梔子。會好些??梢?,應該是白茅根,不是白芽根??梢?,比較白及白茅根三七艾葉的止血機制及適應證有何不同中醫(yī)上講,它們雖然都可以止血……
1,麥冬白芽根白芍三七五味子中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2,比較白及白茅根三七艾葉的止血機制及適應證有何不同
中醫(yī)上講,它們雖然都可以止血,但是各有側重,白芨是收斂止血;白茅根是涼血止血;三七是活血止血;艾葉是溫經(jīng)止血。

3,什么是陽虛踹咳
①癥狀:咳嗽反復發(fā)作,痰涎清稀,頭眩,心悸,畏寒,肢體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潤,脈沉滑。
②病機分析:脾腎陽虛,水氣上泛,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陽虛不運,水飲內(nèi)停,上干于肺,故咳嗽、痰涎清稀;陽氣虛衰,衛(wèi)外不固,易感外邪而誘發(fā),故咳嗽反復發(fā)作;水氣上泛故頭眩、心悸;水氣游溢肢體,故肢體沉重;腎陽虧虛,不能化氣行水,則小便不利;陽虛生外寒故見畏寒。苔白潤,脈沉滑,為陽氣不足寒水內(nèi)停之象。
③治法:溫陽散寒,化氣行水。
④方藥:真武湯加味??壬跽?可加干姜、細辛、五味子散寒化飲,斂肺止咳;氣機不利,胸脅滿悶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氣;短氣甚者,加黨參益氣補虛;大便稀溏者,加干姜溫中散寒。
另外,對于胸背跌仆損傷,瘀血內(nèi)阻,肺氣不利,證見咳嗽不愈,夜間加劇,嗆咳少痰,痰中時帶極少血絲或血點,胸背受傷部位有陣發(fā)性刺痛,舌淡紫或見瘀斑,脈弦等的瘀血咳嗽,治療當以清瘀肅肺為主,常用旋覆花湯加減。可用旋覆花、茜草降氣結通絡,桃仁、紫菀止咳。痰中帶血者,加三七、白茅根活血化瘀、止血。其中白茅根每次可用至二兩煎湯代水煎藥。如吐血紫黑,咳嗽氣急只能側臥一邊,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杏仁、五味子。
4,怎樣長期貯存三七
00:00 / 00:39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xiàn)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5,梔子花在醫(yī)藥方面有哪些用處
梔子乃清熱解毒之良藥也,與豆豉相伍,善于清心除煩,如梔子豉湯;與黃連、黃柏相伍,善于瀉火解毒,如黃連解毒湯;與茵陳、大黃相伍,善于利濕退黃,如茵陳蒿湯;與白茅根、三七相伍善于涼血止血;與銀花、連翹相伍善于消散疔瘡。
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屬于陽黃者,癥見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腹微滿,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沉數(shù),余常用《傷寒論》之茵陳蒿湯。
方用
茵陳蒿30克,梔子15克,大黃5克。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方中用茵陳蒿利濕退黃,用梔子清熱瀉火,用大黃導熱下行。三藥合用,可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濕熱得行,郁熱得下,則黃疸自退。服用三五劑后,大便通利,余常以黃柏易大黃,以防過利而傷正。尿少者,加茯苓、豬苓以利水滲濕;脅痛者,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氣;轉氨酶高者,加五味子以降酶。隨癥加減用藥,可提高療效。
治療口瘡,余常用《赤水玄珠》中的加減瀉黃散。
方用
山梔子30克,防風30克,藿香20克,生石膏30克,連翹9克,甘草6克,升麻9克。小便短澀,加滑石、木通。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方中重用山梔子、連翹、生石膏瀉肺胃之火,藿香避惡調中,甘草補脾瀉熱,防風發(fā)脾中之伏火,升麻清熱解毒,合而用之,療效卓著。
溫馨提示:雖說梔子花有藥用價值,但切勿在家自己利用家里梔子花自行用藥,任何的藥物治療最好都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完成,以免對身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6,野人參葉子的圖片是什么樣子的
野人參與人工種植的人參形態(tài)一樣,沒差別,都是長幾年就有幾片葉子,不過根須不一樣,人工的肥大凈白,野人參須長參小野人參與人工種植的人參形態(tài)一樣,沒差別,都是長幾年就有幾片葉子,不過根須不一樣,人工的肥大凈白,野人參須長參小【概念】人參葉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質,圓柱或紡錘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黃色。葉為掌狀復葉,具長柄;輪生葉的數(shù)目依生長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復葉,2年復葉,最多可達6片復葉;小葉5,偶有7片。【性狀】該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狀或扇狀,長12 ~35cm。掌狀復葉帶有長柄,暗綠色, 3~6 枚輪生。小葉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葉長2~8cm ,寬1~4cm ;上部的小葉大小相近,長4~16cm,寬2~7cm ,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及剛毛,上表面葉脈生剛毛,下表面葉脈隆起。紙質,易碎。氣清香,味微苦而甘?!緫谩?. 用于暑熱口渴。功能清熱、生津止渴,用治暑熱口渴,配麥冬、滑石、西瓜翠衣等,有解暑止渴之效。2. 用于熱病傷津,胃陰不足,消渴。治熱病傷津。單用力弱,可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藥,以增強解熱生津之力。治胃熱陰傷之口干,可配蘆根、茅根、麥冬等藥,以清熱生津。治消渴,屬熱熾陰傷者,可配天花粉、天門冬、黃連等藥,以清火生津止渴;屬氣陰兩傷者,可配生黃芪、麥冬、五味子等藥,以益氣養(yǎng)陰止渴。3. 用于肺燥干咳。人參葉能清肺生津,可治溫燥傷肺之干咳,單用力緩,常配知母、貝母、桑葉等藥,共奏清燥潤肺止咳之功。4. 用于虛火牙痛。人參葉能降虛火,治虛火牙痛,可配生地、麥冬、生牛膝等,以滋陰降虛火而止痛。
7,我老媽得了肺癌得了肺癌有什么土方可以減輕病痛嗎
處方:生黃芪60克,黨參、海藻、半枝蓮、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各30克.白術、半夏、陳皮各15克,茯苓25克,甘草5克,山藥、黃精各20克,膽南星5克.三七3克(另包,研末,分2次沖服)。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
主治:健脾益氣,化痰軟堅,清熱解毒,主治肺癌,形體消瘦,精神萎靡,語氣低弱,咳嗽痰涎。胸痛,大便稀涪,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
方劑1
沙參、懷山藥、魚腥草、半枝蓮、
白花蛇舌草各30克,天冬、麥冬、
桑葉、知母、川貝、阿膠(烊沖)
各9克,茯苓12克,生地15克,
三七、甘草各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胸痛加赤芍、丹參、郁金、瓜蔞;胸水加龍葵、葶藶子、薏苡仁;咯血加白茅根、藕節(jié)、仙
適應癥:肺癌氣陰兩虛證
方劑2
板藍根、金銀花、地丁各30克,
露蜂房、山豆根各9克,龍葵、
十大功勞葉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肺癌
方劑3
黨參、黃芪、白術、陳皮各9克,
茯苓、豬苓、生苡仁各15克,白
花蛇舌草、魚腥草、鐵樹葉各30
克
制用法:水煎服。如怕冷、四肢不溫、鐵樹葉各30克。肢酸軟、舌質淡、脈沉細遲者,加仙靈脾12克,補骨脂15克,巴
適應癥:肺癌脾氣虛弱證
方劑4
南沙參、北沙參、太子參、玄參
各12克,麥冬、三棱、莪術各9
克,女貞子、象貝母各15克,生
黃芪、山豆根各20克,蜈蚣3條
制用法:水煎服。發(fā)熱者加金銀花15克,黃芩9克,水牛角30克;咯血者加生地炭12克,白茅根30克,黛蛤散12克(包煎
適應癥:支氣管肺癌中晚期
方劑5
生黃芪、忍冬藤各50克,敗醬草、
瓜蔞各25克,黃芩、杏仁、葶藶
子各15克,陳皮10克,大棗5枚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癥:肺癌
方劑6
白花蛇舌草、貓爪草、豬苓、大
薊、小薊、延胡索、黃芪、黨參、
薏苡仁、生半夏各20克,黃芩15
克,三七6克(沖服),壁虎(或
蜈蚣)2條(沖服)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肺癌
方劑7
生黃芪60克,黨參、海藻、半枝
蓮、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各
30克,白術、半夏、陳皮各15
克,茯苓25克,甘草、膽南星各
5克,山藥、黃精各20克,三七
粉(另沖)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
適應癥:肺癌脾虛痰濕證
方劑8
當歸、赤芍、川芎、枳殼、桔梗、
桃仁、紅花、牛膝、三棱、莪術
各12克,生地、浙貝母、百部各
15克,蚤休30克,柴胡10克,甘
草5克
制用法:水煎服??┭呒吁r茅根40克,白及12克;有胸水者加葶藶子15 克,大棗8枚。
適應癥:肺癌早期
8,豬肺冰糖雪梨湯怎么做
準備好豬肺、冰糖、雪梨、無花果。本湯以滋潤肺燥、清化熱痰為主。雪梨性味甘微酸涼,有潤肺生津、清熱化痰的作用,豬肺性味甘平,有補肺的作用,合而為湯,既可清肺之燥熱,又可補肺之不足,既可鎮(zhèn)咳,又可祛痰,共奏清燥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準備好材料,鍋內(nèi)燒開水放入豬肺,沸騰后再煮2,3分鐘,煮出血沫后撈起沖洗干凈。熱鍋放油,放入兩片姜、豬肺,大火炒一下。注意:你使用的雪梨需要去皮切塊。全部材料放入鍋內(nèi)大火煮開后小火煮一個半小時即可,用電鍋的話直接按煲湯就行了。關火前放鹽調味即可,鍋里加水、雪梨、冰糖,放點橘子皮燉2小時,出鍋前放點鹽就好了。基本特點 潤肺化痰止咳。燥熱傷肺,癥見咳嗽痰稠,咯痰不易,咽干口渴。亦可用于上呼吸感染、支氣管炎等屬肺燥者。 基本材料 豬肺半個,川貝母15個,雪梨4個,冰糖適量。 做法 (1)豬肺切厚片,泡水中用手擠洗干凈,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過冷河,滴干水。 (2)雪梨洗凈,連皮切四塊,去核,川貝母洗凈。 (3)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nèi),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 ̄3小時,調味供用。 說明 本湯以滋潤肺燥、清化熱痰為主。湯中川貝母性味苦甘微寒,功能潤肺、鎮(zhèn)咳、祛痰,《名醫(yī)別錄》說它有治“咳嗽上氣”和“上煩熱渴”的作用,《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消痰,潤心肺?!北酒泛卸喾N生物堿及甾醇、淀粉,可擴張支氣管平滑肌,減少分泌起鎮(zhèn)咳、祛痰作用,是常用的潤肺化痰之品。雪梨性味甘微酸涼,有潤肺生津、清熱化痰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是肺燥咳嗽常用之果品。豬肺性味甘平,有補肺的作用,《增補本草備要》說“豬肺,補肺,治肺虛咳嗽。”合而為湯,既可清肺之燥熱,又可補肺之不足,既可鎮(zhèn)咳,又可祛痰,共奏清燥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是標本同治之湯品。 注意 若寒痰、濕痰內(nèi)盛之咳嗽清稀色白者,不宜用本湯品。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用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制法:豬肺洗凈切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沖洗干凈;雪梨切塊,去心和核;白茅根切短。陳皮用水浸軟,與豬肺、雪梨、白茅根一齊煲,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 功用: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涼血、助消化。用于秋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或干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痰稠黃濃、喉痛、聲音嘶啞、唇舌干燥、便秘。又適宜肝炎、肝硬化、氣管炎及肺炎患者飲用。準備材料:豬肺 半副、雪梨 2個、鹽 少許、豬大骨 半根、冰糖 適量。一、第一步將買回來的豬肺從喉管地方用活水不斷灌洗將豬肺里面的血水排除干凈。二、切大塊(豬肺因為有水煮的時候會縮的比較厲害,所以不要切太小了),如下圖所示。三、鍋內(nèi)放入冷水,然后將豬肺塊放入鍋中,如下圖所示。四、燒開后繼續(xù)煮幾分鐘,如下圖所示。五、撈出用冷水沖洗干凈,放一旁備用,如下圖所示。六、雪梨帶皮切大塊,放一旁備用,如下圖所示。七、另起鍋將豬大骨放入燒開去污水洗凈,如下圖所示。八、將處理好的材料全部放入電壓力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和冰糖,按排骨功能就好,食用前加少許鹽。九、然后即可盛出,這樣豬肺冰糖雪梨湯就做好了。
9,咳嗽的治療法
種做法任您選,但效果都非常佳??!
1、買個梨(大些的),去了皮,切下梨頭(留些肉),當蓋子,淘去梨心,梨心里放入藥店里買來的(貴一些的川貝,得讓藥店將川貝磨成粉),蓋上原切下的梨蓋子,邊上插入二根牙簽,放個大碗里加清水,隔水DUN,十分鐘后再放入冰糖.這時也可以將牙簽取下一根,讓湯里有些川貝.得將湯和梨全吃了.連吃二天,一天一個,不能多,因為口感好,小孩子吃著也不錯.
2、川貝母蒸梨(專治:咳嗽 ) 用料:雪梨或鴨梨一個,川貝母6克,冰糖20克。 制法服法:將梨于柄部切開,挖空去核,將川貝母研成粉未后。裝入雪梨內(nèi),用牙簽將柄部復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時。 將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貝母一起食入。 功效主治:貝母為化痰止咳良藥,與雪梨、冰糖并用,則起化痰止咳,潤肺養(yǎng)陰功效。 治療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氣短乏力。.咳嗽問題:
希望可以幫到你:5種咳嗽的食療法。
風寒咳嗽可用杏仁10克、生姜3片、白蘿卜100克水煎服。
風熱咳嗽可用藕汁、梨汁各半盅合服。
痰熱咳嗽不妨用新鮮熟木瓜一個,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
痰濕咳嗽用薏米煮粥,有助于治療咳嗽和喉中漉漉痰聲;或用桔皮30克煎取濃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50到100克煮粥
肺氣虛久咳或陰虛久咳,用柚核二十多粒,加冰糖、水煎服,一日三次,對久咳有利。也可用百合30克加蜂蜜 蒸熟吃,有利于久咳和口干。復方蛤青膠囊+川貝枇杷膏+利肺片+氨芐西林膠囊。
中藥加西藥,治標更治本。標本兼顧,徹底治愈咳嗽!咳嗽如何辨證論治? 慢性支氣管炎主要表現(xiàn)咳嗽、咯痰、喘促等癥狀,主要屬于中醫(yī)咳嗽,尤其是痰飲咳嗽的范圍。其病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與肺、脾、腎有密切關系。山西省中醫(yī)研究所觀察300例慢性支氣管炎病人的結果,有虛象者為84%,其中肺虛占79%,脾虛占58 7%,腎虛占79 3%。303醫(yī)院根據(jù)臨床觀察,認為慢性支氣管炎多脾、肺、腎虛,特別是陽虛。腎虛以喘促為主,呼長吸短,連聲無力咳嗽,痰多涎沫;肺虛以咳嗽為主,連聲有力咳嗽,痰粘稠或清稀;脾虛以痰為主,痰量多易咯出。一軍醫(yī)大和南昌地區(qū)協(xié)作組等認為,各型大多有相應的臟腑見癥。如肺虛寒咳型多形寒怕風、多汗、易感冒;脾虛痰濕型多口淡、喜熱飲、四末欠溫、納差、腹脹腸鳴、便溏腿腫;腎虛喘促型多動則氣短,呼多吸少,畏寒肢冷,腰酸腿軟,夜尿頻數(shù),滴瀝不斷,急性發(fā)作期多口苦、咽干、渴欲冷飲、尿黃便秘、苔黃、脈滑等。許多研究單位研究了慢性支氣管炎的咳痰喘與分型的關系,如一軍醫(yī)大對174例患者664次留24小時痰量觀察,其平均痰量為, 腎虛咳喘型>脾虛痰濕型>肺虛寒咳型。 咳嗽的辨證論治,首先要辨明外感、內(nèi)傷,及其見證的屬虛屬實。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襲引起的,多是實證;內(nèi)傷咳嗽,是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多是虛證或虛中挾實。在治療方面,外感咳嗽當以宣肺散邪為主,邪去則正安;內(nèi)傷咳嗽則根據(jù)虛實夾雜和病情緩急,確定標本先后,隨其虛實之所在而調之。 辨證時首先要分清外感、內(nèi)傷:一般說,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在受涼之后,突然發(fā)生,伴有鼻塞流涕、噴嚏、咽癢、頭脹痛、全身酸楚、惡風寒、發(fā)熱等癥(其他外邪為患,亦當有其相應癥狀)。內(nèi)傷咳嗽多是宿疾,起病緩慢,往往有較長的咳嗽病史,有其他臟腑病癥,如疲乏無力、胸滿脅痛、食少便溏等。臨床之際,還須根據(jù)不同咳嗽的病機特點,落實到具體的臟腑和陰陽氣血上,為論治提供依據(jù)。但是,內(nèi)傷咳嗽患者,由于肺虛容易感受外邪,特別是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往往受到外邪侵襲而使咳嗽加重,這時咳嗽是由外感、內(nèi)傷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次要辨咳嗽的聲音及發(fā)作時間:咳聲高揚者屬實,咳聲低弱者屬虛。咳嗽時作、發(fā)于白晝, 鼻塞聲重者多為外感咳嗽,晨起咳嗽陣發(fā)加劇,咳嗽連聲重濁,多為痰濁咳嗽。夜臥咳嗽較劇 ,持續(xù)難已,短氣乏力者,多為氣虛或陽虛咳嗽。 再者要辨痰的顏色、性質及數(shù)量:痰少或干咳無痰者,多屬燥熱、陰虛。痰多者,常屬痰濕、痰熱、虛寒。痰白而稀薄者屬風、屬寒,痰白而稠厚者屬濕。痰黃而粘稠者屬熱。痰中帶血多屬熱傷肺絡或陰虛肺燥。 外感咳嗽 外邪侵犯于肺引起咳嗽,主要是風、寒、熱、燥四種外邪,且往往是兩種以上的外邪共同引起 ,臨床上以風寒咳嗽、風熱咳嗽、燥熱咳嗽為多見。外感咳嗽的治療當以祛邪為主,宣暢肺氣 ,但由于肺為臟腑之華蓋,位高居于膈上,藥力易達病所,故藥宜清揚,所謂“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即是。再就本病的特征,宜重視化痰順氣,使痰清氣順,肺氣宣暢,則咳嗽易于治愈。外感咳嗽,大忌斂肺止咳,或病起即予補澀,反使肺氣不暢,外邪內(nèi)郁,痰濁不易排除,咳嗽愈加劇烈。此外宣肺不可太過,以免損傷正氣。 (1)風寒咳嗽 ①癥狀: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癢。常伴鼻塞、流清涕、噴嚏、惡寒、無汗、頭痛、骨節(jié)酸痛等。舌苔白,脈浮。 ?、诓C分析:風寒之邪外束肌表,內(nèi)郁肺氣,以致肺衛(wèi)失宣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風寒客肺,肺氣閉郁不宣,故咳嗽、咯痰、鼻塞流涕;風寒束表,皮毛閉塞,衛(wèi)外之陽氣被遏,故惡寒、無汗、頭痛、骨節(jié)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為風寒之邪束表客肺之象。 ?、壑畏?疏散風寒,宣通肺氣。 ?、芊剿?杏蘇散或金沸草散加減??人暂^甚者,加金沸草、紫菀;咳而氣急者,去紫蘇加麻黃、蘇子宣降肺氣;表邪較甚者,可斟酌加防風、羌活;若見氣虛者加黨參。 對其兼夾證,需注意隨證施治。 1)外寒內(nèi)熱:癥見咳嗽聲重音嗄,痰濃不易咯出,咳引胸痛,惡寒鼻塞,或有身熱,口渴咽痛,甚則氣逆而喘,舌苔白膩而黃,舌質紅,脈滑數(shù)。此證為風寒外束,肺熱內(nèi)郁所致,俗稱“寒包火咳”。治宜散寒清熱,用麻杏石甘湯。此證與燥邪傷肺不同,不宜早投清潤之劑。 2)風寒兼濕:證見咳嗽痰多,兼有胸脘作悶,舌苔白膩,脈濡。此為濕邪內(nèi)郁,復感風寒之邪,肺氣失于宣暢所致。治宜疏散風寒,兼予燥濕去痰,用杏蘇散加厚樸、蒼術之類。 3)風寒夾飲:主要癥狀與風寒證相同,但見咳逆上氣,胸悶氣急,舌質淡紅,苔薄白滑利,脈浮緊或弦滑,此屬風寒外束,飲邪內(nèi)犯,肺失宣降而發(fā)咳嗽,治以疏散風寒以除表邪,溫化寒飲以逐內(nèi)患,用小青龍湯加減。 (2)風熱咳嗽 ①癥狀:咳嗽,痰稠或黃稠,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黃涕,發(fā)熱,汗出,惡風,頭痛,舌苔薄黃 ,脈浮數(shù)。 ?、诓C分析:風熱犯肺、肺失清肅、營衛(wèi)失和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風熱犯肺,熱灼肺津,故見咳嗽、痰黃稠、咯痰不爽、口干;風熱之邪從口鼻而入,鼻咽部先受其邪,故鼻流黃涕、咽痛; 風熱客表,營衛(wèi)失和,故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舌苔薄黃,脈浮數(shù),為風熱初犯肺衛(wèi)之象。 ?、壑畏?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芊剿?桑菊飲加減。如見咳甚者,加魚腥草、枇杷葉、浙貝母、矮地茶;若熱邪較甚,身熱口渴明顯者,加黃芩、知母、瓜蔞加強清泄肺熱之力;咽痛明顯加射干;若風熱傷絡,見鼻衄或痰中帶血絲者,加白茅根、藕節(jié)。 兼夾證: 1)風熱兼濕:證見咳嗽痰多,胸悶汗出,舌苔白膩中黃,脈濡數(shù),此為風熱夾濕蘊蒸,邪在上焦, 肺氣失肅所致,宜于桑菊飲中加入杏仁、苡仁之類,以宣氣化濕。 2)風熱夾暑:證見咳嗽胸悶,心煩口渴,溺赤,舌質紅苔薄,脈濡數(shù)。由于外感風熱,夾時令之暑濕,侵犯上焦,肺氣不宣,其邪不能從汗外泄所致。宜用香薷、前胡、鮮藿香、佩蘭、六一散之類,以疏風解暑。 (3)溫燥咳嗽 ?、侔Y狀:咳嗽少痰,或略有粘痰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咽干、咽痛、唇、鼻干燥??壬鮿t胸痛,初起或有惡寒,發(fā)熱等表證。舌苔薄黃而干,舌尖紅,脈細數(shù)或無變化。 ?、诓C分析:燥熱犯肺,耗傷津液,故咳嗽少痰,或略有粘痰,咯出不易;熱傷陽絡,則痰中帶血 ;燥勝則干故見咽干,唇鼻干燥;初起或見表證,乃屬燥熱外客,營衛(wèi)不和。舌尖紅,苔薄黃而干 ,脈細軟,均屬燥熱之征。 ?、壑畏?清肺潤燥,疏風清熱。 ?、芊剿?桑杏湯加減。燥熱現(xiàn)象明顯者,加麥冬、知母、石膏;頭痛、發(fā)熱甚者,加薄荷、連翹、蟬衣;咽痛明顯者加玄參、馬勃;鼻衄,加白茅根、生地;或用清金潤燥天門冬丸。 (4)涼燥咳嗽 ?、侔Y狀:咳嗽、痰少或無痰、喉癢、咽干唇燥、頭痛、惡寒、發(fā)熱、無汗。舌苔薄白而干, 脈浮緊。 ?、诓C分析:涼燥之氣,襲表犯肺,使肺氣失宣、表衛(wèi)失和,為本證的主要病機。與溫燥比較, 干咳無痰或咳嗽痰少,咯痰不利,咽干唇燥等癥,同是“燥勝則干”的表現(xiàn),不同之處在于,涼燥兼見風寒襲表的癥狀,如頭痛、惡寒、發(fā)熱、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等。 ?、壑畏?疏散風寒,潤肺止咳。 ?、芊剿?止嗽散加減。 (5)火熱咳嗽 ?、侔Y狀: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煩渴面赤,胸脅疼痛,便秘。脈洪數(shù)或弦數(shù),舌紅。 ②病機分析:火邪傷肺,故見干咳痰血;熱聚胸膈,故煩渴胸痛;火灼津傷,燥熱內(nèi)結,故見便秘。脈數(shù)舌紅,屬火邪為患之象。 ?、壑畏?清肺瀉火。 ④方藥:涼膈散加減。咳甚者,可加枇杷葉、馬兜鈴清肺止咳;煩渴甚者,可加天花粉、知母以清熱生津除煩;痰中帶血者加白茅根、藕節(jié)涼血止血。 內(nèi)傷咳嗽 內(nèi)傷咳嗽,病程一般較長,有先病在肺而影響他臟者,亦有他臟先傷而病及于肺者。其中尤以肺、脾、腎三臟的關系最為密切。正虛邪實者,當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虛為主者,則當根據(jù)虛之所在而著重補正。 (1)痰濕咳嗽 ?、侔Y狀: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作悶,食納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膩,脈象濡滑。 ?、诓C分析:脾虛健運失常,以致痰濕內(nèi)生,上漬于肺,阻礙氣機,故咳嗽痰白而粘; 痰阻胸膈,氣機不暢,則胸脘作悶;納減,四肢乏力,既因脾胃虛弱,也因濕困脾胃;舌苔白膩,脈象濡滑,為痰濕內(nèi)聚,氣失宣展之征。 ?、壑畏?健脾燥濕,理氣化痰。 ?、芊剿?二陳湯加減。如痰濕較重,痰多,脘悶明顯,加蒼術、厚樸、苡仁、杏仁之類,以增強燥濕化痰之力;證屬寒痰者,加干姜、細辛以溫化;屬風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風化痰;痰滯食阻,而見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膩脈滑者,可合三子養(yǎng)親湯順氣降逆、化痰消食。 (2)痰熱咳嗽 ①癥狀:咳嗽,痰色黃稠而難排出,甚或痰中帶血,胸悶,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黃膩或黃白相兼,脈滑數(shù)。 ?、诓C分析:痰熱蘊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黃難出;痰熱化火,灼肺傷絡故見痰血咽痛;痰熱壅盛,氣機不利,故胸悶;口干而苦為熱甚傷津。苔黃,脈滑數(shù)均為痰熱之象。 ③治法:清熱肅肺,豁痰止咳。 ?、芊剿?清金化痰湯。肺熱壅盛,咳而喘滿、壯熱、口渴者,去桔梗、陳皮,加金銀花、魚腥草、石膏、葶藶子等清熱泄肺。 (3)肝火犯肺 ?、侔Y狀:咳嗽氣逆,咳則連聲,甚則咳吐鮮血,或痰帶血絲,胸脅串痛,性急易怒,煩熱口苦,咽喉干燥,面紅目赤。舌苔薄黃少津,脈象弦數(shù)。 ②病機分析:情志不遂,肝氣郁結化火,逆乘于肺,肺失清肅之權,故氣逆咳嗽不已;木火刑金, 肺絡損傷則咳吐鮮血或痰帶血絲;脅為肝之分野,肝火肆逆,故脅痛;性急易怒,灼熱口苦,咽喉干燥,面紅目赤,均為肝火熾盛之象。脈弦數(shù),苔薄黃少津,為肝郁肺熱津虧之征。 ?、壑畏?清肝瀉肺。 ?、芊剿帲瑚旄蛏⒑蠟a白散加味?;馃彷^盛,咳嗽頻作者,可加山梔、丹皮、貝母、枇杷葉等, 以增強清熱止咳之功效。肝火犯肺之咳嗽,亦可選用《醫(yī)醇 義》的丹青飲治療。 (4)陰虛咳嗽 ?、侔Y狀:干咳無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見咯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诓C分析:陰虛內(nèi)燥,肺失滋潤,以致肅降無權,肺氣上逆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陰虛肺燥,故干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口干舌燥;咳傷肺絡,則見咯血。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為陰虛內(nèi)熱之征象。 ③治法:養(yǎng)陰潤肺,寧嗽止咳。 ?、芊剿?二冬二母湯,口干舌燥甚者,加沙參、百合、生地養(yǎng)陰潤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潤肺止咳;痰粘不利者,加海蛤粉清熱化痰;咯血者加白及、茜草、藕節(jié)止血。 陰虛咳嗽而見心煩口干,心驚不寐,口舌生瘡等癥者,為心陰偏虛,可改用玄妙散。陰虛咳嗽而見咳聲連連,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夢遺滑精者,為腎陰偏虛,可改用八仙長壽丸。方中以六味丸滋陰瀉火;麥冬、五味子滋腎潤肺,斂肺止咳。 (5)氣虛咳嗽 ?、侔Y狀:咳嗽聲低無力,氣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風,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質淡,脈弱。 ?、诓C分析:久咳傷肺,或平素體弱,肺氣不足,或脾虛運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榮于肺,則肺氣日虛。肺氣虧損,肅降失司則咳嗽,聲低,氣短。肺氣虛衛(wèi)外不固,腠理不密,故畏風、自汗 ,易感冒;神疲,舌淡苔白,脈弱,均為氣虛之象。 ?、壑畏?補益肺氣,化痰寧嗽。 ?、芊剿?補肺湯加減。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加白術、茯苓、款冬花,以增強益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白術并可協(xié)同人參、黃芪增強益氣固表的作用。 若氣虛咳嗽而見痰多,色白易排出,脘腹痞脹,食少便溏,面色萎黃或微浮、舌質淡、苔白膩者 ,為脾氣偏虛。治宜健脾化濕、補肺祛痰,常用六君子湯加味。若中焦陽虛,氣不化水,濕聚成飲,而見咳嗽反復發(fā)作,痰涎清稀,則治宜溫陽化飲,用苓桂術甘湯加味。 (6)陽虛咳嗽 ?、侔Y狀:咳嗽反復發(fā)作,痰涎清稀,頭眩,心悸,畏寒,肢體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潤,脈沉滑。 ?、诓C分析:脾腎陽虛,水氣上泛,為本證的主要病機。陽虛不運,水飲內(nèi)停,上干于肺,故咳嗽、痰涎清稀;陽氣虛衰,衛(wèi)外不固,易感外邪而誘發(fā),故咳嗽反復發(fā)作;水氣上泛故頭眩、心悸;水氣游溢肢體,故肢體沉重;腎陽虧虛,不能化氣行水,則小便不利;陽虛生外寒故見畏寒。苔白潤,脈沉滑,為陽氣不足寒水內(nèi)停之象。 ?、壑畏?溫陽散寒,化氣行水。 ④方藥:真武湯加味。咳甚者,可加干姜、細辛、五味子散寒化飲,斂肺止咳;氣機不利,胸脅滿悶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氣;短氣甚者,加黨參益氣補虛;大便稀溏者,加干姜溫中散寒。 另外,對于胸背跌仆損傷,瘀血內(nèi)阻,肺氣不利,證見咳嗽不愈,夜間加劇,嗆咳少痰,痰中時帶極少血絲或血點,胸背受傷部位有陣發(fā)性刺痛,舌淡紫或見瘀斑,脈弦等的瘀血咳嗽,治療當以清瘀肅肺為主,常用旋覆花湯加減。可用旋覆花、茜草降氣結通絡,桃仁、紫菀止咳。痰中帶血者,加三七、白茅根活血化瘀、止血。其中白茅根每次可用至二兩煎湯代水煎藥。如吐血紫黑,咳嗽氣急只能側臥一邊,可用血府逐瘀湯加杏仁、五味子。 楊大夫去堅持喝一個星期的川貝冰糖燉梨試試。如果還是不行的話,你去試試東科藥業(yè)的黃龍咳喘膠囊它對止咳化痰療效都非常好而且還具有修復支氣管的功效。它還是純中藥制劑沒有什么副作用。切記這段時間一定要注意飲食刺激性的食物都不要吃多喝溫熱開水平時多吃點降火的蔬菜、注意頸部的保暖,睡覺前用熱水泡泡腳。希望這些信息會對你有幫助。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