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指的是市面上那種小番茄,放心,不是轉基因品種。該品種原產(chǎn)地是南美洲。其實,轉基因食品沒有那些謠言傳說的那么可怕。在此,順便轉帖一篇摘自果殼網(wǎng)的文章供你參考:圣女果是轉基因蔬菜?曾幾何時,我們都希望買到的西紅柿越大越好,至到有一天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一種帶著“反潮流精神”的小個頭的番茄-圣女果,雖然只有鴿子蛋大小,但是憑借香濃、味甜、多汁的風味抓住了消費者的嘴和胃。不過,有謠言說:這種小番茄是轉基因產(chǎn)品,吃多了有致癌風險??墒聦嵳娴娜绱藛??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番茄的家史說起。番茄的家史番茄名字中的一個“茄”字確實貼切,它跟茄子是一家,同屬茄科植物。番茄的老家遠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大約在公元前500年,野生的櫻桃番茄(分布于南美洲8種野生番茄之一)被當時的中南美洲統(tǒng)治者——阿茲特克人收進了自家菜園,果如其名,這些番茄有著同櫻桃比肩的苗條身材。在16世紀初,歐洲人剛剛踏上南美大陸上的時候,就對這些長著漂亮的果實的植物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并且將它們搬回了歐洲大陸。只不過,這些番茄被送進了花圃而不是菜園。據(jù)說這個“錯誤”的放置,是因為一本植物書上的一條錯誤的記載,番茄被打上了有毒品的標簽,并且被命名為“狼桃”(wolf peach)以示其“毒性兇猛”。直到后來,意大利人開始在匹薩等菜肴中使用番茄,番茄才被真正當做一種蔬菜來推廣種植。注意,直到這時,番茄都還是袖珍型。從番茄加入蔬果隊伍開始,追求更大更多的番茄果實就成了育種的主要目標。隨后,不斷地雜交選育,確實讓番茄的個頭越來越大了。只是,有些標志性的東西似乎遺忘了,這些大番茄不香不甜,甚至連酸味都被省略了,這樣的東西完全失去了“狼桃”的個性。于是農(nóng)學家又翻出了那些番茄品種的家底??赡苣阋蚕氲搅?,我們吃的圣女果就是最原始的番茄品種,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完全馴化的品種,dna序列分析的結果確實證實了這一點。在最近的一些育種開發(fā)中,重新開始將那些口感風味俱佳的小個頭櫻桃番茄的優(yōu)良性狀通過常規(guī)雜交重新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口感極佳的圣女果。所以說,迄今為止,圣女果跟轉基因技術還沒有發(fā)生過關系。轉基因番茄,確實有那么,有沒有轉基因番茄呢?這個確實有。實際上,早在1994年,在美國已經(jīng)有轉基因番茄品種“flavr savr”上市了;1997年我國也培育出了“華番一號”,在通過檢測后也推向市場。不過也不用擔心,目前在番茄中導入的基因只是為了延遲番茄的成熟時間,抑制番茄體內(nèi)部分特殊蛋白質(zhì)的合成,從而關閉了降解細胞壁、讓果實軟化過程的“開關”。這樣,就可以讓番茄經(jīng)得起長途跋涉,從千里之外的菜園來到我們的餐桌之上。當然,這些品種在投放市場前都經(jīng)過嚴格的動物實驗,所以也不用擔心它們會干擾我們的腸胃和健康。fda對轉基因番茄進行了老鼠實驗。不過,老鼠是不吃番茄的,不管是轉基因的還是天然的生番茄都不合它們的胃口。所以,在試驗中只能用管子直接把番茄醬注入到老鼠的胃里。第一次實驗,吃兩種番茄的老鼠都安全;第二次實驗中,吃轉基因番茄的20只老鼠中有4只中招了,而普通番茄組的什么事也沒有(這也是被反轉基因廣泛引用的實驗結果);不過緊接的第三次實驗結果是灌進兩類番茄的老鼠都出現(xiàn)了胃部損害。最后得出結果是,大量吃下(如果這種進食方式能稱為吃的話)轉基因番茄和普通番茄醬的小鼠都有胃部損傷的危險,畢竟番茄中的酸含量不低,這對腸胃不是什么好東西。除flavr savr基因本身,還有人擔心那些當做轉基因成功指示燈的基因。它們原理是,如果轉基因成功,這樣的細胞就不會被抗生素殺死。為了進一步明確這個標志性的抵抗抗生素的外源基因對動物的影響,研究人員專門搞出了純的由flaver savr耐藥性外源基因編碼的蛋白,再次逼可憐老鼠吃下。即使當飼喂量達5000毫克/千克體重時,小白鼠依然活蹦亂跳??紤]到這種蛋白質(zhì)在番茄果實中總蛋白質(zhì)(每100克flaver savr番茄含蛋白質(zhì)0.85克)所占的比例不超過0.1 %,人類怕是很難通過吃西紅柿吃到小鼠的劑量,因為一個體重60千克成人至少要吃下350千克的西紅柿才與實驗老鼠的攝入量相當。并且在模擬胃的條件下(ph1.2的胃蛋白酶溶液,37 ℃),該蛋白在10秒內(nèi)即被降解。要想影響人體,這個基因顯然還嫩了點。最終,fda得出的結論是,flavr savr轉基因番茄跟市場上的其他番茄一樣安全。這就是到目前為止關于轉基因番茄安全性的認識。結論: 圣女果其實是種“原始番茄”,多吃點自然不會有什么問題。即便是轉基因的番茄,在上市前也經(jīng)過了嚴格的安全性試驗和評估,食用是安全的。參考文獻:[1] matthew g. kramer and keith redenbaugh.1994. commercialization of a tomato with an antisense polygalacturonase gene: the flavr savr? tomato story. euphytica, volume 79, number 3, pages 293-297[2] flavr savr tomato: status as food, request for advisory opinion,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ocket no. 91a-0330/api[3] fuchsroy l.1993.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bially expressed 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ii (nptii) protein and its equivalence to the plant expressed protein.nature biotechnology, 11, 1537 - 1542.[4] fuchs r l et al. 1993. safety assessment of the 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ⅱ ( npt ⅱ) protein. nature biotechnology 11, 1543 - 1547.[5] keith redenbaugh, et al.1993. regulatory issues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tomatoes with an antisense polygalacturonase gene. in vitro cellular & developmental biology - plant, volume 29, number 1, pages 17-26.[6] 高元成等,1994,番茄野生種質(zhì)資源及其利用,長江蔬菜,第7期,3-5.[7] 張永平等,2006,番茄種質(zhì)資源分類和品種鑒定研究進展,長江蔬菜,第12期,26-29.關于這個流言的更多討論,請見流言百科條目《圣女果是轉基因蔬菜,有致癌風險》。不是原產(chǎn)地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圣女果,又稱珍珠小番茄,櫻桃小番茄,既可蔬又可果。也可以做成蜜餞,果實直徑約1~3厘米,鮮紅碧透(另有中黃、橙黃、翡翠綠等顏色的新品種),味清甜,無核,口感好,營養(yǎng)價值高且風味獨特,食用與觀賞兩全其美,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該品種植株生長迅速,種苗種下70天后果實可成熟,可連續(xù)采摘3個月,畝產(chǎn)4000多公斤,效益好。圣女果生育適溫為24~31℃,喜歡在較強光照及土層深厚的土壤種植。圣女果的栽培應選擇有機質(zhì)豐富、耕層深、結構好、疏松透氣的壤土為宜。整地時畦寬1.5米,壟高25厘米,壟溝寬40厘米。1.5米寬的畦田可栽4行,株距25~30厘米,每畝可種6000~8000株。定植時,先在畦內(nèi)或半高壟上開溝,溝深15厘米,開溝后,每畝撒施250公斤腐熟的糞干,增施磷肥,每畝可同時撒施30公斤過磷酸鈣。圣女果果型小,數(shù)量多,長勢旺盛,栽培時注意增加坐果數(shù),使果形小且均勻,采用雙干整枝,把其余側枝剪掉。為使果實著色好,含糖量高,應多施磷肥。